苛吏的拼音、解释、组词
苛吏的简介:
kē/hē lì
1.犹酷吏。
1.犹酷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残酷、苛刻的官吏。《汉书.卷七二.鲍宣传》:「苛吏繇役,失农桑时。」
《苛吏》的详细解释
“苛吏”是指那些为官不仁,对百姓实行过分严厉、不合理约束或榨取的官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吏”泛指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苛”则意味着过于严格、残酷或者没有怜悯之心的行为。
“苛吏”的特征通常包括:滥用职权、强制执行严苛的法规政策、不考虑实际情况而施以重罚甚至暴力手段,从而导致民众生活困苦。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为官之道,也与儒家所倡导的仁政理念相悖。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苛吏”常被描述为社会矛盾的制造者或激化者。
造句
- 古代不少朝代都曾出现过许多“苛吏”,这些官员往往因私心而肆意地加重赋税,最终导致民间怨声载道。
- 王府上的那几个胥吏都是些小人得志的“苛吏”,他们不仅欺压百姓,还常常相互勾结以谋取私利。
- 官员们必须时刻谨记自身职责所在,并积极纠正那些可能成为“苛吏”的不良倾向和行为模式。
-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苛吏”现象尤为突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水平低下及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 清朝初期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遏制了“苛吏”现象的发生,使得国家政治环境得以改善。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