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蜂的简介:

hú fēng
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褐色横纹。尾部有毒刺,能蜇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通称马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马蜂的别名。参见「马蜂」条。

《胡蜂》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黄蜂的一种,学名为Vespula或Dolichovespula。胡蜂属于膜翅目、针尾亚目、-vespine科(包括黄蜂和虎头蜂)。它们以其独特的黄色和黑色相间的外观以及强大的蜇刺能力而著称。

详细解释

  1. 形态特征:胡蜂的身体呈长条形,头部较大,触角细长。体色通常为鲜艳的黄色和深棕色或黑色的条纹。
  2. 生活习性:它们主要生活在树林、田野等自然环境中,也有一些种类在城市内筑巢。胡蜂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同时也会捕食蜂蜜。
  3. 社会结构:胡蜂具有复杂的社群结构,由一只女王蜂(负责繁殖)和许多工蜂组成,有时还会有少量的雄蜂。
  4. 蜇刺能力: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温和的生物,但在受到威胁时,胡蜂会用其强大的蜇针进行攻击。

造句

  1. 小明在花园里玩耍时不慎触怒了胡蜂巢,被蜇得哇哇大叫。
  2. 妈妈告诫小华不要去招惹那些在树上的胡蜂,以免受到伤害。
  3. 秋天是胡蜂活动频繁的季节,大家要特别注意防护。
  4. 农民伯伯们通常会在田边放置一些糖水来吸引胡蜂,因为它们会帮助消灭害虫。
  5. 胡蜂虽然体型不大,但其蜇刺能力极强,被蜇后可能会有严重的疼痛感。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fēng

1 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有“蜜蜂”、“熊蜂”、“胡蜂”、“细腰蜂”等多种,多成群住在一起。2 特指“蜜蜂”:~巢。~房。~蜡。~蜜。~乳。~王(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专司产卵,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只。亦称“母蜂”)。~腰(a.蜂腰中间细,喻居中者最差;b.诗律“八病”之一;c.书法笔病之一)。3 〔~鸟〕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如大拇指,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4 众多:~起。~拥。~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