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脱颖而出的简介:

tuō yǐng ér chū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颖,物体尖锐的末端。「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比喻显露才能,超越众人。或比喻从囊中逃脱。语本《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自荐」

2.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1>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2>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3>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4>得处囊中,乃颖脱5>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注解〕 (1) 平原君:赵胜(?∼西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 (2) 末:物体的尾端、顶梢。 (3)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为平原君门下食客,初无表现,后自荐随平原君至楚,与楚王定约立功。 (4) 蚤:通「早」。 (5) 颖脱:锥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颖,物体尖锐的末端。

3. 「脱颖而出」原作「颖脱而出」。据《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载,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选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让你把我放进袋中,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了,让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脱颖而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显露才能,超越众人。或比喻从囊中逃脱。

1. 显露才能,超越众人。【例】他在这次测验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1. 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参见「颖脱而出」条。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孽海花》第一三回:「这日得了总裁之命,夹袋中许多人物,可以脱颖而出,欢喜自不待言。」

脱颖而出》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原意是指通过选拔程序后,优秀的个人或事物超群出众地显露出来。现今常用以比喻某人在某个领域中表现突出,才华横溢,从而超越了其他人的水平。

详细解释:

  1. 词义:脱:去除;颖:指谷穗上的芒。形容人的才能和本领远远超出常人,在众多的人或事物中显得特别出色。
  2. 用法:通常用于描述在某个领域、工作中,某个人的能力或表现十分突出,以至于引起广泛注意。
  3. 情感色彩:正面,褒义。

造句:

  1. 在这次的创新大赛中,小明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小王这次演讲的内容非常有深度,成功地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
  3. 随着项目进展到关键时刻,这位新人的表现愈发出色,最终在团队讨论中脱颖而出
  4. 她在学校辩论赛中表现优异,不仅思维敏捷,还能迅速抓住对方论点的漏洞,真可谓是脱颖而出的优秀辩手。
  5. 这次全国设计大赛上,他设计的作品因独特的风格和创意而脱颖而出

希望这些解释与例句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tuō

1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4 倘若,或许:~有不测。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yǐng

1 禾的末端,植物学上指某些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苞片:~果。2 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锋~。3 才能出众:聪~。~悟。~慧。~异。新~。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