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拼音、解释、组词
莫高窟的简介:
mò gāo kū
俗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市区东南25千米鸣沙山东麓。始建于公元366年,北魏、北周、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存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总面积4.5万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身。还有绢画、刺绣等珍贵文物,数以万计。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俗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市区东南25千米鸣沙山东麓。始建于公元366年,北魏、北周、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存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总面积4.5万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身。还有绢画、刺绣等珍贵文物,数以万计。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位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内藏丰富文物,对中国佛教、文学、艺术贡献颇大。参见「敦煌石室」条。
词语解释
莫高窟
- 解释: 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它始建于公元366年左右,历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代的发展和扩建,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
- 特点: 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著称于世,涵盖了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状态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 文化价值: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莫高窟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造句
- 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去保护它们。
- 历史与艺术的交融:漫步在莫高窟中,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画和雕塑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互交织。
- 旅游的魅力所在:对于游客来说,参观莫高窟不仅是一次视觉享受,更是对古代文明的一次深刻感悟。
-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学习莫高窟艺术中的各种元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研究价值极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莫高窟对于学者而言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地方。
分词解释
莫
mò,mù
1 不要:~哭。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4 古同“漠”,广大。5 姓。
高
gāo
1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2 高度:他身~一米八。3 等级在上的:~级。~考。4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5 声音响亮:引吭~歌。6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7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8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9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10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11 姓。
窟
kū
1 洞穴:石~。狡兔三~。~窿。2 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