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节度使的简介:

jié dù/duó shǐ
官名。唐睿宗时(710-711)始置。玄宗天宝初,于沿边重地设九节度使,一经略使,总揽辖区内军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节度使,辖二、三州至十余州不等。五代沿设,废置不常。北宋初,中央收兵权,节度使成为将相、勋戚和宗室的荣衔,无实权。辽、金设此官,元代废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节度使》的详细解释

节度使 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主要负责管理军务、地方政务,并且拥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这一职位在唐朝时期最为兴盛,后来延续至宋朝初期。

  1. 职能与职责节度使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2. 领导辖区内的军队;
  3. 按照中央政府的指示进行军事防御或出征作战;
  4. 管理地方政务和经济事务;
  5. 有时还涉及到对辖区内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6. 设立与管辖范围节度使通常由朝廷委派,拥有较大的权力。在唐朝,随着边疆地区的扩张,节度使的数量和管辖区域逐渐增加,出现了诸如“十道”、“方镇”等多层级的军事行政系统,但这也导致了后来的藩镇割据问题。

  7. 影响与评价节度使制度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边疆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也因其权力过大而成为导致政治动荡的因素之一。宋朝初期废除了这一官职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但其历史作用仍然被广泛研究。

5个造句

  1. 在唐朝时期,许多有才华的人都梦想着能成为一名节度使
  2. 节度使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领袖,他还要处理各种地方政务。
  3. 尽管历史上节度使制度带来了不少问题,但其设立初衷是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
  4. 这位年轻的将军表现出色,很快被提拔为节度使,负责边境防御任务。
  5. 节度使制度在宋朝初期被废除,主要是为了避免中央权力被分割的情况再次出现。

分词解释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