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的拼音、解释、组词
高甲戏的简介:
gāo jiǎ xì/hū
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省等地区。也叫戈甲戏、九角戏。
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省等地区。也叫戈甲戏、九角戏。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剧种。相传源于清初闽南的宋江戏,演员常穿大甲,在广场高台上跳桌子,所以称为「高甲戏」。后吸收平剧剧目及表演形式,其脚色分生、旦、丑、北(净)、杂五类。唱工方面伴奏以南管为主。 △戈甲戏、九角戏
1. 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剧种。相传源于清初闽南的宋江戏,演员常穿大甲,在广场高台上跳桌子,故得名。后吸收平剧剧目及表演形式,其角色分生、旦、丑、北(净)、杂五类。唱工方面伴奏以南管为主。也称为「戈甲戏」、「九角戏」。
《高甲戏》,又称“嘉礼戏”、“甲戏”,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清之际。它是以闽南语演唱为主的戏曲形式,在表演风格上兼具了传统戏剧和民间习俗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高甲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1. 行当齐全: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 2. 服饰华丽:剧中人物穿着色彩鲜艳,装饰精美,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3. 表演生动有趣:以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吸引观众注意,融入了闽南地区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4. 音乐伴奏多样:采用打击乐、弦乐等多种乐器组合,旋律优美动人。
造句示例:
- 在泉州,每逢佳节,高甲戏都会成为当地居民最喜欢的娱乐节目之一。
- 小明的爷爷是高甲戏爱好者,每年他都要参加本地举行的高甲戏剧团演出活动。
- 高甲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演绎故事情节,常常引来观众阵阵笑声。
- 我市文化馆正在举办一场高甲戏培训班,希望通过传承与发展这一地方传统艺术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 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高甲戏不仅展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泉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分词解释
高
gāo
1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2 高度:他身~一米八。3 等级在上的:~级。~考。4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5 声音响亮:引吭~歌。6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7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8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9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10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11 姓。
甲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
戏
xì,hū
1 玩耍:游~。儿~。嬉~。~豫(嬉游逸乐)。二龙~珠。2 嘲弄,开玩笑:~言。~弄。~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3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黄梅~。看~。演~。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