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的拼音、解释、组词

阅微草堂笔记的简介:

yuè wēi cǎo táng bǐ jì
笔记小说集。清代纪昀作。二十四卷。记述鬼狐故事,有的情节完整,有的仅为随笔,往往包含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其中还有些学术考辨文字。文字质朴而隽永,是清代文言小说的重要作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清纪昀撰,二十四卷,因自号所居为阅微草堂,故以此名书。其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皆杂记所见闻之事,风格近六朝志怪之文,亦寓劝惩,而立论多与宋儒相异。

阅微草堂笔记》,简称《阅微记》,是中国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所著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这部书不仅记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奇闻轶事,还夹杂了一些作者对时政及社会问题的评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详细解释

  • 作品背景:纪昀生活在乾隆年间(1736年—1820年),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成书于嘉庆年间。此书名中的“阅微”二字意在表明作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事物有所感悟,而“草堂”则是指作者居住和写作的环境。
  • 内容分类:全书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等十卷,每一卷内又分多个子目。其中收录了大量关于鬼神怪异的故事,也涉及了一些历史故事和个人品德教育等内容。
  • 文学价值:该书文笔优美,富有哲理,既有传统小说的传奇色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造句示例

  1. 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许多鬼怪传说,读来令人毛骨悚然。
  2. 尽管只是民间故事,《阅微草堂笔记》里蕴含的人生哲理让人深思。
  3.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阅微草堂笔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4. 书中那些离奇的故事情节,都是纪晓岚在闲暇时所写的,并非完全虚构。
  5. 在研究清代社会文化时,《阅微草堂笔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文本资源。

分词解释

yuè

1 看,察看:~览。~读。翻~。传(chuán )~。批~。订~。检~。~兵。2 经历:~历。已~三月。3 容,容许:“我躬不~”。4 本钱:折~。5 总聚,汇集:“川~水以成川”。

wēi

1 小,细小:细~。轻~。~小。~型。~观。~雕。~积分。~电脑。~量元素。谨小慎~。~乎其~。2 少;稍:稍~。~笑。~调(tiáo )。3 衰落;低下:卑~。~贱。4 精深;精妙:~妙。精~。~言大义。5 隐约;不明:~茫。~词(隐晦的批评)。6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亡”。7 暗中察访:~行。8 无,非:“~斯人,吾谁与归”。9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táng

1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4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