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甄的拼音、解释、组词
陶甄的简介:
táo/yáo zhēn
1.比喻陶冶﹑教化。 2.比喻造化﹐自然界。 3.比喻君王。 4.指权位或掌握权位的人。 5.烧制陶器。
1.比喻陶冶﹑教化。 2.比喻造化﹐自然界。 3.比喻君王。 4.指权位或掌握权位的人。 5.烧制陶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制造陶器所用的旋盘。后世多以陶工转动旋盘制器,比喻圣王治理天下。《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弘济区夏,陶甄万方。」也作「陶钧」。
《陶甄》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化,这里的“陶”是指用泥土制作陶器的过程,“甄”则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同时也含有审察、鉴别的意思。因此,《陶甄》在古代常被用来比喻教化或修养人的过程,即通过教育或熏陶来塑造和提升个人品德。
详细解释
- 含义:《陶甄》可以理解为用陶土做器皿的过程,同时也象征着对人的培养、教育和造就。
- 引申义:“陶甄”在此语境中强调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如教化、修养等)来塑造或改善个人的品德或能力。这种过程类似于陶工制作陶瓷的过程——从泥团到最终成型,经过多道工序,最后成为一件艺术品;同样,在人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经历各种“教育”的“工序”,才能造就一个有德行、有能力的人。
- 使用场合:常用于描述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情境。
造句
- 教育的过程就像是陶甄,需要耐心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雕琢,最终使其成为有用之才。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的道德与知识上的教育就是一种“陶甄”的过程。
- 社会环境就如同一个大熔炉一样,能够对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一种特殊的“陶甄”过程。
- 在古代儒家文化中,“陶甄”一词常用来形容通过礼乐教化来塑造君子的过程,体现了教育的深远意义。
- 优秀的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像是一位大师级的工匠进行着“陶甄”,用心去雕琢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分词解释
陶
táo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俑。~粒。~瓷。~管。~器。2 制造陶器:~冶。~铸。3 喻教育、培养:~化。~育。~染。熏~。4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然。~醉。~~。5 古同“淘”,洗。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