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的拼音、解释、组词
雕版的简介:
diāo bǎn
刻板①。
刻板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在木板上刻画文字或图像,用以印刷。参见「雕版印刷」条。
《雕版》一词主要指的是古代用于印刷书籍的一种方法,其制作过程是将文字和图案雕刻在木板上,经过墨印后可以反复拓印,是一种传统的印刷技术。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
详细解释:
- 定义:雕版是指采用雕刻术在木材或其他材质(如石、竹)上刻制文字或图像,然后用油墨或者水印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转移到纸上的一种技术。
- 历史背景:中国是最早使用雕版印刷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就有过关于雕版印刷的记载。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繁荣,雕版印刷达到了鼎盛时期,广泛用于书籍、经书、历书等的制作。
- 工艺流程:
- 制板:选择质地坚硬且不易变形的木料作为材料,常见的有枣木、梨木等。
- 油墨准备与上墨:使用专用油墨或颜料涂抹于刻好的版面上。
- 印刷:将纸张覆盖在油墨涂抹过的雕版之上,并施以适当压力使其紧密接触,通过印刷机或手动方式完成印刷过程。
- 分割和装订:按照书籍要求进行分割整理并装订成册。
造句:
- 在宋代,随着造纸术的进步以及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金刚经》等大量经典文献得以广泛流传。
- 村民们在农闲时聚集在一起,在古老的木板上雕刻图案,准备过年的窗花和对联。
- 雕刻家张师傅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在一块木板上雕琢出精细的图案,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
- 因为《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文字太过优美,因此在出版时采用了雕版印刷术以保持其原貌。
- 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天工开物》等重要古籍正在被扫描并数字化,以便未来使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复制和传播。
分词解释
雕
diāo
1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悍。一箭双~。2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浮~。玉~。~版。~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镌。~塑。~虫小技。3 有彩绘装饰的:~弓。~鞍。~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4 同“凋”。
版
bǎn
1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书。活字~。底~。修~。2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再~。~本。出~。~权。3 报纸的一面:头~头条重大新闻。4 打土墙用的夹板:~筑(筑土墙)。5 户籍:~图(原指户籍和地图,现泛指国家疆域,如“我国~~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