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掌难鸣的拼音、解释、组词
孤掌难鸣的简介: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个巴掌难以拍出声响。比喻人孤立无助,不能成事。语本《韩非子.功名》。
2. 《韩非子.功名》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仞之谿,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沈,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1>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主2>御3>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 〔注解〕 (1) 一力:合力。 (2) 尊主主:「主」字重复,可删去其一。王渭注:「当衍一主字。」 (3) 御:统治,控制。
3. 先秦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韩非子》,在〈功名〉篇中提到:明君要立功成名必须建立领导的威势以获得天下大众的拥护爱戴,其地位才能安定崇高,而人臣也才能把握所长尽所能为国尽忠。如果能如此,地位尊崇的国君就能掌控忠臣做事,国家必然长治久安,而且君臣的关系名实相符,如影随形,彼此意愿相通,各尽本分。所以说人君最大的忧患在于无人呼应,就好像用一个巴掌鼓掌,怎么样也发不出声音。后来文中的「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就演变成为「孤掌难鸣」这个成语,比喻人孤立无助,不能成事。
1. 比喻孤立无助,难以成事。【例】同事突然表示无法支援他处理这个案件,他顿时觉得孤掌难鸣。
1. 一个巴掌拍不出声响。比喻孤立无助,不能成事。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三折:「虽然你心明圣,若不是云台上英雄并力,你独自个孤掌难鸣。」
《孤掌难鸣》是一则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无法独自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种目的。这个成语中的“孤”指的是单独、孤立,“掌”在这里是比喻力量的意思,“难鸣”则是说难以发出声音或者没有效果。整个成语强调的是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孤”意为单独的,无伴的;“掌”在古代有手掌之意,在这里用作动词,指代运用力量、做某事的力量或手段;“难鸣”则意味着难以发出声音或者效果不明显。
- 引申义:这个成语强调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努力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当面对需要多个方面协调配合的任务时,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目标的。
例句
- 在这次项目中,我们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紧密合作,因为“孤掌难鸣”,仅凭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 虽然他是个技术高手,但如果缺少了其他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孤掌难鸣”,他的工作进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 这个任务太复杂了,单靠我们两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正所谓“孤掌难鸣”。
- 创业初期特别需要团队精神,因为此时资源有限,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孤掌难鸣”,单打独斗难以成功。
- 这个方案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正如古人所说,“孤掌难鸣”。如果各自为政,那么即使再好的计划也可能无法落地。
通过这些例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孤掌难鸣”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应用的方式。
分词解释
gū
1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2 单独:~单。~独。~立。~僻。~傲。~茕(单独无依然)。~介。~身。~危。~芳自赏。~苦伶仃。~掌难鸣。~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3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4 古同“辜”,辜负。zhǎng
1 手心,脚心:~心。手~。脚~。鼓~。易如反~。2 用巴掌打:~嘴。3 把握,主持,主管:~管。~权。~勺。~柜。4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马~儿。5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6 姓。nán,nàn,nuó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3 不好:~听。~看。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