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孝子的简介:
xiào zǐ
1.孝顺父母的儿子。 2.指父母亡故后居丧者。 3.祭祀时对已故父母的自称。 4.旧时表旌孝行卓著者的特定称号。
1.孝顺父母的儿子。 2.指父母亡故后居丧者。 3.祭祀时对已故父母的自称。 4.旧时表旌孝行卓著者的特定称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事亲至孝的人。如:「孝子慈孙」、「忠臣孝子」。《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2. 居亲丧的人。《仪礼.丧服礼》:「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故孝子不敢殊也。」《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王玉辉道:『灵柩还在家哩?』那孝子道:『还在家里。』」
3. 临祭时对父母的自称。《礼记.郊特牲》:「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新唐书.卷一三.礼乐志三》:「若宗子有故,庶子摄祭,则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4. 流行语。孝顺孩子,戏称对孩子非常疼爱。如:「他是个标准的孝子,一下班就迫不及待地冲回家抱小孩。」
《孝子》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指的是尊敬并奉养父母、遵行孝道的人。在古代,孝道被视为社会伦理的核心之一,是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详细解释
- 孝:字面意思为“顺从”,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报答养育之恩。
- 子:指儿子或女儿,泛指后代人对先辈的一种称呼。
在《孝经》中记载了关于如何实践孝道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古代强调的孝道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赡养,还包括精神上的慰藉、道德上的引导等。
造句
- 孝子不违亲命,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不违背父母的心意。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子被视为品德高尚的人,值得后人学习效仿。
- 这位老人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孝子,每逢节日或生日都会前来探望。
- 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同大山般厚重,作为孝子应当感恩并报答。
- 当他得知父亲生病的消息时,立即辞去了工作返回家乡,尽一个孝子的责任。
分词解释
孝
xiào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2 居丧的事:守~。吊~。3 丧服:戴~。~衣。4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