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武纬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经武纬的简介:
wén jīng wǔ wěi
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
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人在文武两方面的才能。唐˙颜真卿˙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空。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亦作文经武略。
1. 称人在文武两方面的才能。唐.颜真卿〈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空。」《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也作「文经武略」。
《文经武纬》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的刘克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其原意形容文章和军事才能都十分卓越。这里的“经”是比喻基础、根本的意思;“纬”则是指辅助、辅佐的意思。“文经武纬”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既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或者治理国家的能力。
详细解释:
- 文(wen) - 指的是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或技能。这里强调的是通过文字、艺术等形式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智慧。
- 经(jing) - 在此成语中用来比喻根本或基础的部分,表示在文学方面的深厚功底或者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之道。
- 武(wu) - 指的是军事才能或者治理国家的能力。这部分强调的是处理事务、领导能力及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 纬(wei) - 用来比喻辅助性的部分,意味着在军事或政治领域中能够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
综合来看,“文经武纬”这个成语是用来赞誉那些既能深刻理解并运用文学艺术,又能在治国理政方面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物。它反映了古代对于人才德行和能力要求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例句:
- 张三不仅在诗词歌赋上颇有造诣,在军事策略上也是独树一帜,真是文经武纬、才华横溢。
- 李白虽然醉心于诗酒之中,但他的智慧和远见也让他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可谓是文经武纬的典范人物。
- 这个团队由文学硕士和军事专家组成,他们各有专长,正是所谓的文经武纬,使得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在政治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他是真正的文经武纬之才。
- 在这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派出了既能讲好故事又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外交官,完美地诠释了“文经武纬”的精髓。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经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武
wǔ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纬
wěi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与“经”相对:~线。~纱。经~。2 地理学上指在地面上的与赤道平行的线:~度。3 东西的横路:~陌。4 行星的古称:~星。5 书名:古七~(指中国汉代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书)。6 编织:~萧(用蒿草编成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