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僧的拼音、解释、组词
斋僧的简介:
zhāi sēng
1.谓以斋食施给僧人。
1.谓以斋食施给僧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设斋食以供养僧人。《旧唐书.卷一三.德宗本纪下》:「己丑,右神策中尉霍僊鸣病,赐马十匹,令于诸寺斋僧。」
《斋僧》通常指的是施舍食物给和尚或僧侣的行为。在汉语文化中,“斋”有“供奉”的意思,而“僧”则是对和尚、比丘等出家人的一种尊称。“斋僧”行为常被认为是一种善行,能为施主带来福报和吉祥。
详细解释
- 斋:原意是指斋戒,即不饮酒不吃肉的宗教活动。在佛教文化中,“斋”也指供养给和尚的食物。
- 僧:出家修道的佛教徒,通常居住在寺庙内,过着清贫的生活,主要靠信徒施舍为生。
斋僧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施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表达和善心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会在特定节日或重要时刻请和尚来诵经、讲法,并通过斋僧的方式表达对佛教的崇敬以及对自己及家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造句
- 春节期间,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在寺庙为家中的长辈“斋僧”,以求来年的健康与平安。
- 李先生平时喜欢慈善,今年他特别捐资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斋僧活动。
- 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老王夫妇都会去附近的寺庙斋僧,并且还常常邀请邻居一同参与。
- 在重阳节这天,社区里的义工们不仅为老人准备了丰富的节日食品,还帮助他们组织了一场“斋僧”仪式。
- 小王得知附近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后,决定在周末与朋友们一起去那儿“斋僧”,并体验一下佛教文化。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