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的拼音、解释、组词
抱残守缺的简介: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固守旧有残缺的经文不放。语本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后用「抱残守缺」比喻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
2.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据《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引)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传问民间,则有鲁国(柏)〔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1>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备,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岂不哀哉! 〔注解〕 (1) 挟:怀著。
3. 「抱残守缺」原作「保残守缺」。刘歆,字子骏,为汉代学者,继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编成《七略》。对经籍目录学具卓越贡献,为中国目录学之始。哀帝时,刘歆建议古文经传立于学官,博士、朝臣反对,于是他致书太常博士,极力陈述自己的主张说:几经朝代兴迭,战火洗礼,导致现今流传的经文内容残缺脱落、错误很多。我朝开朝以来陆续发现如《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写的经书,应该以古文为根据,改正今文的错误,如果还想固守残破不全的经文,怀著害怕蒙受个人损失的私心,没有服从真理和勇于改正的公心,或是因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随口议论是非,难道不可悲吗?后来「抱残守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
1. 本指墨守残缺的古籍遗文,不愿舍弃。后比喻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例】抱残守缺的态度,往往是推动革新工作的阻碍。
1. 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也作「保残守缺」、「补残守缺」。
《抱残守缺》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陆九渊《与王顺伯书》,用来形容人固守着破旧残缺的东西不肯放弃或改变,常带有贬义。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或者不思进取的人。
详细解释
- 抱:抱住。
- 残:不完整的部分。
- 守缺:坚守不足或过时的事物。
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对落后事物的顽固执着,而不愿意去追求进步和变革。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时,应当有开放的心态,勇于革新。
造句
- 原来他一直抱着这种传统观念不放,如今看来,这简直就是《抱残守缺》。
-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新技术,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样《抱残守缺》,继续用过时的设备工作。
- 不要被老旧的思想所束缚,《抱残守缺》只会让你在竞争中落后。
- 企业如果《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终将被淘汰出局。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抱残守缺》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应该摒弃。
以上就是对成语“抱残守缺”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bào
1 用手臂围住:拥~。~小孩儿。合~。~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进取)。2 围绕,环绕:山环水~。~厦(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3 胸怀愿望,志向:~负。4 心里存着,怀有:~怨。~恨。~歉。~憾。~病。5 密合:衣服~身儿。6 把他人的子女收养为自己的子女:~养。7 量词: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草。8 孵:~窝。~小鸡。cán
1 害,毁坏:~害。摧~。2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3 凶恶:~忍。~酷。凶~。shǒu
1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2 看管:看~。~护。3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4 遵照:遵~。~法。~时。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6 呆在一起:厮~。7 节操:操~。8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9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10 姓。quē
1 不够:~乏。~少。~憾。欠~。~漏。2 残破:~点。~口。~陷。3 空额(指职位):~额。补~。4 该到而未到:~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