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宗国的简介:
zōng guó
1.同姓诸侯国。因与天子同宗,为其支庶,故称。 2.犹祖国。亦兼称国家,朝廷。
1.同姓诸侯国。因与天子同宗,为其支庶,故称。 2.犹祖国。亦兼称国家,朝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同姓之国。《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魏书.卷九六.列传.司马叡》:「清选文学臣僚,吏兵一同宗国。」
2. 祖国。也指国家。如:「系心宗国」、「不忘宗国」。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一:「宗国乱离,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宗国》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频率较低。不过从字面意义来看,“宗”通常指的是祖先或家族的祖宗;“国”则是指国家。结合这两个词的含义,《宗国》一词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其政权是由某个宗族或者家族创立和主导的。
从历史上看,一些封建社会中的君主制国家(如古代中国的某些王朝)可能被认为是某一宗族或家族的“宗国”,因为这些国家是由某位宗族首领通过继承权或其他方式建立起来,并且由该家族成员继续统治。然而,“宗国”这一概念更多是历史学研究中的一个术语,而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
基于这个理解,《宗国》一词可以有以下造句:
- 在周朝的历史上,鲁国被视为孔氏的宗国。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王朝就是朱家的宗国。
- 历史上某些地区被称作“某某族的宗国”,表明该区域与某个特定家族或民族有密切联系。
- 在古代文献中,“宗国”一词有时用来描述那些由某位杰出人物或其后代建立起来并由其后人继续统治的国家。
- 研究者常在历史著作中使用“宗国”的概念来探讨某个政权与其创始人及家族之间的关系。
请注意,由于《宗国》并非一个常见词汇,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具体含义可能会依据上下文有所变化。以上句子是基于对这个词可能含义的推测而设计的例子。
分词解释
宗
zōng
1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庙。~祠。2 家族:~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族。~室(帝王的宗族)。~兄。3 派别:~派。禅~(佛教的一派)。4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旨。开~明义。5 尊奉:~仰。6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师。7 量词,指件或批:一~心事。8 姓。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