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典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刊之典的简介:

bù kān zhī diǎn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来称誉他人著作有如典范一般。梁书˙卷三十五˙萧子恪传: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刊之典,礼乐之教,致治所成。唐˙牛希济˙褒贬论:以一字称褒贬之意,为千载不刊之典。亦作不刊之书。

1. 用来称誉他人著作有如典范一般。《梁书.卷三五.萧子恪传》:「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刊之典,礼乐之教,致治所成。」唐.牛希济〈褒贬论〉:「以一字称褒贬之意,为千载不刊之典。」也作「不刊之书」。

不刊之典》是一个成语,出自于汉代刘向所编撰的《说苑·指武》,原句为:“夫乐者,先王之所以养性也,故其致委备,情志皆通。……是以古之圣人,必有乐然后可以乐,不刊而自得。”在此基础上,“不刊之典”一般被简化或比喻化使用。

详细解释: - “刊” 在这里意为改正、修改。 - “不刊之典”指的是那些经过历史长期验证,正确无误,不容更改的典章制度或言论准则。这里的“典”,不仅指古代文献和正式记载,也泛指权威性的书籍和规定。

简而言之,“不刊之典”比喻的是经典、权威且无法改动的规则或原则,强调其价值与不可动摇性,常用于形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经过时间考验而被广泛认可的道理或制度。

造句示例: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不刊之典,它们不仅指导着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2. 尽管时代在变迁,但关于诚信与诚实的不刊之典依然值得我们去遵循和学习。
  3. 这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始终坚守着一套不刊之典——客户至上、诚信经营。
  4. 老师告诫学生们要遵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不刊之典,不断充实自己。
  5. 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不刊之典,这是社会伦理的重要基石。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kān

1 斫,消除,修改:~误(亦作“勘误”)。校(jiào )~。不~之论(喻至理名言)。2 刻:~石。~印。~本。3 排版印刷:~行(xíng )。创~。~登。~载。4 出版物:~物。报~。书~。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diǎn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2 标准,法则:~章。~制。~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3 指典礼:盛~。大~。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