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的拼音、解释、组词
阳关的简介:
yáng guān
1.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2.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3.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5.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三国蜀刘备又置关。 6.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1.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2.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3.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5.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三国蜀刘备又置关。 6.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2. 汉时设置于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的关隘。因位于玉门关之南,故称为「阳关」,为出塞必经的地方。
词语《阳关》详细解释
阳关,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阳关镇南。它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因此在文化上和地理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阳关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标志,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阳关”往往被用来表达离别、友人相送的情感。“阳关三叠”,即《渭城曲》的一首著名变体歌曲,在古代是赠别的经典之作,以它来表达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
5个造句
- 古诗中的离愁
-
王维送别友人时吟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丝绸之路上的记忆
-
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无数商旅通过阳关这个关口走向远方。
-
诗歌的传颂与共鸣
-
《渭城曲》中的“阳关三叠”成为了后世诗人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之作。
-
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发展
-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的历史文化,阳关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现代文学中的引用与联想
- 小说中通过“阳关”这一地名,引发读者对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想象与思考。
分词解释
阳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关
guān
1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2 拘禁:~押。~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6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