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的拼音、解释、组词
银元的简介:
yín yuán
俗称“大洋”。大型银币。16世纪末从外国流入。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自己铸造。1910年被定为中国的主币,名称为“圆”,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1933年改称“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
俗称“大洋”。大型银币。16世纪末从外国流入。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自己铸造。1910年被定为中国的主币,名称为“圆”,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1933年改称“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银质的钱币。一银元重量为二十六点六九七一公分,成色千分之八八○,含纯银二十三点四九三四四八公分。我国一度以银元为国币,今已废止。也称为「银洋」、「银圆」。
《银元》详解
【释义】
银元,是一种以白银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硬币或货币。在中国历史中,特别是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内,它作为法定货币广泛流通。银元通常具有一定的重量和成色标准,背面往往铸有国徽、年号等标志。
【词语构成】 - 银:指白色、金属光泽的贵金属。 - 元:在古代货币体系中常指单位或面额,如人民币中的“元”。
【特点及用途】
- 铸造材料:通常以纯度较高的白银为原材料制作。
- 面值多样: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多种银元面值,例如“壹圆”、“贰角”等。
- 流通范围广:在清末至民国时期,银元不仅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还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一定影响。
【历史背景】
银元的流通与中国近代史紧密相连。1895年,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开始铸造并发行银元。此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十年间,各类银元大量出现,成为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造句
- 银元是中国近代货币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 在旧时代的店铺里,掌柜通常会用银元来结算账款。
- 研究者发现了一些稀有的古银元,它们的价值连城。
- 这枚银元背面的图案非常精美,见证了那段历史。
- 由于通货膨胀严重,许多家庭都把金银首饰、包括银元当作保值手段。
以上是关于“银元”词语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的例子。
分词解释
银
yín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子。~杯。~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hāng )。~票。3 像银的颜色:~白。~发(fà)。~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 垠 ”,边。5 姓。
元
yuán
1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2 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3 同“圆”。4 未知数:一~二次方程。5 中国朝代名:~代。~曲。6 姓。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