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麟台的简介:

lín tái/tāi
1.唐代官署名。唐武后改秘书省为"麟台"。 2.麒麟阁的别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泛指绘有功臣画像的楼阁。参见「麒麟阁」条。唐.无名氏〈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词:「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2. 唐朝武后将秘书省改称为「麟台」。唐.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世家标甲第,官职滞麟台。」

《麟台》,这一词汇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现代汉语词汇,而是源于古代文献中的特定用语。在古文中,“麟”指的是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台”通常指代台榭、观台等建筑。结合其字面意义与历史背景,《麟台》一般是指古代收藏典籍的场所或机构。

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记载:“太常有麟台”,这表明了麟台是专门存放和管理国家重要文献的地方,象征着知识、文化和权力的中心。麟台不仅保存书籍,还可能用于展示和研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另外,《麟台》也可以引申为收藏古籍或珍稀物品的场所。

基于上述背景信息,以下是五个使用《麟台》一词的造句:

  1. 古代朝廷设有麟台,专门用来保管国家重要的文献资料。
  2. 作为研究古代文化的学者,他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进入麟台,近距离接触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献。
  3. 麟台不仅收藏了各种经典著作,还收藏了许多珍稀的古籍版本和文物。
  4. 在那个时代,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参观麟台,并且能在此学习和研究各类重要文献。
  5.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瑰宝,麟台的管理人员每天都会进行细致的整理和检查工作。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麟台》这一词汇并不常见,上述解释基于其历史背景与用法。

分词解释

lín

1 〔麒~〕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鹿,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亦用来喻杰出的人物。简称“麟”,如“凤毛~角”,“~凤龟龙”。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