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臣民的简介:

chén mín
1.泛指国君统属的臣下和百姓。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君主国家的官吏与人民。【例】周武王的臣民虽少,但因为上下一心,很快就推翻了商纣王。

1. 君主国家的官吏与人民。《三国演义》第四回:「孝灵皇帝,早弃臣民。」也称为「臣庶」。

词语解析

臣民

  • 含义:臣,古代指臣子、君王之下的百姓;民,指的是普通民众。结合在一起,“臣民”一词在古代通常用来泛指所有由君主统治的百姓或人民。
  • 背景与历史:这一词汇源自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封建社会中,它体现了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服从。现代语境下,这个词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或者特定情境下的用词出现,带有较为传统的意味。

造句

  1. 古代中国的官员们效忠于皇帝,以身为“臣民”为荣。
  2. 在那个时代,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君王的“臣民”,无论地位高低。
  3.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严格区分了社会等级的时代,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身份作为“臣民”的责任和义务。
  4.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臣民”这个词往往被用作一种象征或隐喻,来表达对传统、权威的某种看法。
  5.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或许不再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普通百姓与国家的关系,但在历史题材的作品里,“臣民”依然是一种常见的表述方式。

这些造句帮助理解了“臣民”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臣民”的用法较为少见,更多是在文学创作或特定的历史讨论中使用。

分词解释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