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的拼音、解释、组词
葫芦的简介:
hú lú
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茎生软黏毛,有卷须。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成熟后果皮变木质。原产印度,中国各地有栽培。果实可食用或药用,也可供玩赏或制盛器。种子可作制皂原料。
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茎生软黏毛,有卷须。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成熟后果皮变木质。原产印度,中国各地有栽培。果实可食用或药用,也可供玩赏或制盛器。种子可作制皂原料。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扁蒲
2. 葫芦的果实。古人常挖出果实内的瓤,中空后作为贮酒的器具。【例】爸爸将成熟的葫芦晒干后剖开挖空,制成水瓢。
1. 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2. 葫芦的果实。古人常挖出其瓤,空其中作为贮酒的器具。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弄芦成诗》:「王筠好弄葫芦,每吟诗,则注于葫,倾已复注,若掷之于地,则诗成矣。」也作「胡卢」。
《葫芦》一词详解
基本释义:
- 植物名称:葫芦是一种蔓生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为葫芦科葫芦属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象征着吉祥和幸运。
- 容器用途:古代常用来制作瓢、瓶等生活用品或工艺品。
- 文化意义:在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葫芦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比如《西游记》中的金箍棒就是由葫芦变化而成。
详细解释:
- 在农业和园艺学上,葫芦是葫芦科的一种植物,通常用于观赏或食用。它的果实分为苦瓜型和甜瓜型两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还常被赋予吉祥、多子的象征意义。
-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民间故事里,如《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葫芦作为神奇物品的形象,代表着灵异之物或法宝。
- 在艺术创作上,葫芦也是常见的题材之一,许多艺术家通过雕刻、绘画等形式表现它的形态和纹理。
造句
- 西瓜地旁边长着几株葫芦,在秋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
- 她把家里旧的水瓢换成了一个精致的手工葫芦瓢。
- 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葫芦被作为吉祥物出现。
-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三人就曾经用葫芦制作过神奇的法宝——金箍棒。
- 葫芦不仅是农作物之一,更在中国传统美术、文学和民俗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