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的拼音、解释、组词
起草的简介:
qǐ cǎo
1.拟稿;打草稿。
1.拟稿;打草稿。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草拟底稿。【例】这个组织章程起草完毕后,还须开会审议才能成为定案。
1. 草拟底稿。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也作「起稿」。
词语《起草》的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含义: “起草”一词源自汉语,字面意思是指用笔在纸上书写初稿。具体来说,“草”是用于书写或绘画的不规则、未完成的形式;“拟”则意味着构思和编写。因此,“起草”指的是准备文件、计划或其他文本的工作过程。
2. 语境与用途: - 在行政工作中,起草通常指政府部门或机构为某项政策或法规撰写初稿。 - 法律领域中,起草律师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写出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的初步版本。 - 商务场合下,公司职员可能需要对营销计划、商业提案进行起草工作。 - 科研项目中,科研人员也需要编写研究设计书或实验方案。
3. 关键要素: - 初稿性:起草阶段主要是构思和创作初稿,不涉及最终定稿的细节。 - 反复修改:根据需要,起草内容会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
5个造句
- 在项目启动之前,我们需要先起草一个详细的计划书来明确目标、时间表以及预期成果。
- 法律事务所正在为这个公司准备一份收购协议的草稿,希望能尽快达成一致意见。
- 王教授花费了数周的时间起草了一份研究方案,现在正等待学校科研委员会进行评审。
-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部门负责人建议大家在正式会议之前先各自完成草案,这样能确保讨论更加充分。
- 为即将到来的重要客户拜访做足准备,我们还需要尽快起草一份商业提案,突出我们的独特优势和服务。
分词解释
起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草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