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百病的拼音、解释、组词
走百病的简介:
zǒu bǎi bìng
1.明代北方民俗,妇女在元宵或正月十六日夜相率出游,以祛除百病。
1.明代北方民俗,妇女在元宵或正月十六日夜相率出游,以祛除百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夜出游,避灾求福的活动,称为「走百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清.徐????《南州草堂词话.卷上》:「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一夜出游,名『走桥』,摸正阳门钉,以祓除不祥,亦名『走百病』。」
《走百病》,也称为“走灯”、“游百病”,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习俗,主要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一种春季活动。这种习俗一般在元宵节后至正月十六期间举行,通常是在夜晚进行。参与者们结伴行走,有时会携带红纸剪成的灯笼或蜡烛等物品,认为这样可以驱邪避害、消灾解难。
详细解释
- 时间:多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后至十六日进行。
- 意义:这个习俗象征着去除疾病和厄运,带来健康与平安。走百病被认为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 形式:人们通常会结伴而行,在晚上手持灯笼或蜡烛行走于田野、巷道之间,有时还会唱起当地流传的歌曲或是故事来增添节日气氛。
造句
- 李阿姨一家在元宵节后加入了走百病的传统活动中,希望以此能驱除家中的疾病。
- 走完百病的小朋友们个个精神饱满,脸蛋红扑扑的,仿佛得到了神灵的特别祝福。
- 在正月十六这天,小镇上的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到走百病的队伍中来,为新的一年祈福求安。
- 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用纸灯笼制作了精美的灯笼,准备在晚上与家人一起参加走百病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 每年这个时候,张奶奶都会带着她的老伴和孙子孙女一同外出走百病,这种习俗不仅让全家人都能参与进来,还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
分词解释
走
zǒu
1 行:~路。~步。2 往来:~亲戚。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4 往来运送:~信。~私。5 离去:~开。刚~。出~。6 经过:~账。~内线。~后门。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8 失去原样:~形。~样。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百
bǎi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病
bìng
1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2 缺点,错误:语~。通~。弊~。3 损害,祸害:祸国~民。4 不满,责备:诟~。5 烦躁,担忧:“郑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