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萝的拼音、解释、组词
女萝的简介:
nǚ luó
1.亦作"女罗"。 2.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王逸注:"罗,一作萝。"《汉书.礼乐志》:"丰草葽,女罗施。"唐元稹《梦游春》诗:"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古直《哀朝鲜》诗:"女萝附松柏,妄谓可始终。"一说亦泛指菟丝子。参阅《广雅.释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四.松萝》。
1.亦作"女罗"。 2.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王逸注:"罗,一作萝。"《汉书.礼乐志》:"丰草葽,女罗施。"唐元稹《梦游春》诗:"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古直《哀朝鲜》诗:"女萝附松柏,妄谓可始终。"一说亦泛指菟丝子。参阅《广雅.释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四.松萝》。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松萝的别名。参见「松萝」条。
2. 古代诗歌中常以菟丝和女萝缠绕,比喻夫妻或情人的关系。《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唐.李白〈白头吟〉:「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词语“女萝”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常用于比喻、象征或描述性语境中。它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典文学中的意象。
详细解释
1. 出处: “女萝”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国风》中的《蝃蝀》,原句为:“蝃蝀在东,聊以相望;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女萝眷恋松柏,兄弟尚不相忘。”这里的“女萝”用来比喻依附关系或依赖关系,具体指一种植物——地锦(学名:Hedera helix),它是一种攀缘植物,常生长在树干、岩石等表面上。
2. 用法与象征意义: - 象征性:“女萝”常被用来象征女性对男性的情感依附或依赖,有时也被用来隐喻一种随附关系。 - 文学表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女萝”经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中的植物,以增强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表达。
造句
- 在那苍劲的松树上,缠绕着一片片翠绿的女萝,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情缘。
- 尽管外界环境恶劣,她还是紧紧依附在丈夫身边,就像地锦一样顽强地生长。
- 诗中的“女萝眷恋松柏”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隐含了对忠贞情感的赞美。
- 她的性格如同攀援在岩石上的女萝,虽受环境束缚但依旧坚韧不拔。
- 那位诗人笔下的女子形象,宛如随风摇曳的女萝,在风雨中展现着独特的生命力。
通过这些造句和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女萝”这一词语的文化背景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