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钩的拼音、解释、组词
挠钩的简介:
náo gōu
1.一种长柄顶端安有铁钩的用具。
1.一种长柄顶端安有铁钩的用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带长柄的倒须钩。《水浒传》第三一回:「却待合眼,只见庙外边探入两把挠钩,把武松搭住。」《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听说钱家火起,都爬起来,收拾挠钩水桶来救火时,那里有什么火!」
词语“挠钩”在古代汉语中特指一种用于水中救援或作战的工具。它通常由一根长竿和一个勾状末端组成,主要用于救助落水者、破冰取火或是进行军事行动时破坏敌人的船只或障碍物等。
详细解释:
- 结构与使用:挠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手柄,通常是木制的,便于握持;二是装在手柄一端的金属勾头。这种工具既可以用来救生,在救援落水人员时十分有用;也可以作为进攻或防御的武器。
-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挠钩不仅是一种军事装备,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应对急难险情的有效工具之一。
造句:
- 水上救援队伍配备了先进的橡皮艇和挠钩等设备,在此次洪灾中成功解救了多名被困群众。
- 历史上的将领们常常使用挠钩来破坏敌人的船只,从而削弱对方的水上力量。
- 在古代水战中,士兵需要携带挠钩以备不时之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 遇到河流被冰封无法通行时,人们可以利用挠钩敲击破冰,为过往船只清理道路。
- 救援队迅速响应了群众的求助电话,携带救生圈和挠钩等装备前往现场开展营救工作。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的应用场景展示了挠钩作为救援工具或军事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