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表的拼音、解释、组词
拜表的简介:
bài biǎo
1.上奏章。 2.对神拜献祈祷文。
1.上奏章。 2.对神拜献祈祷文。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臣子上呈奏章,必先跪拜于地,以示尊敬,故上表称为「拜表」。晋.羊祜〈让开府表〉:「谨触冒拜表,惟陛下察匹夫之志不可夺。」晋.李密〈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拜表》的详细解释
“拜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形式,指的是臣民向帝王或上级官员呈递书状、奏折的行为。这里的“拜”,意为恭敬地拿着;“表”,是指书面的陈述、请求等文书。
历史背景
在古代中国,由于交通不便和通信手段有限,朝廷与地方之间,或者臣子与君主之间主要通过书信、奏章等形式进行沟通。这些书状或奏折被称为“表”。不同的文体用于不同的目的和场合。“拜表”就是指臣民恭敬地将所写的奏折献上。
内容要求
在古代,“拜表”的内容通常包括陈述个人情况、请求事宜或是反映某些问题等,旨在表达臣子对朝廷或上级的忠诚与尊敬,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获得某种帮助或解决某个问题。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写作格式和规范。
例子
- 进谏:臣民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 求官:官员向上级申请职位调动或是职务晋升。
- 告状:平民百姓请求上级处理不公之事。
造句
- 明朝时期,李时珍为了改进医学知识体系,多次上书皇帝,拜表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建议。
- 唐代诗人杜甫在困顿之时曾多次拜表给皇帝,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资助或仕途上的提升。
- 清朝官员沈复生平最擅长的就是撰文拜表,在各种机会下积极向上汇报工作进展及请求支持。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多次向刘禅上书拜表,陈述北伐蜀汉的大业和远大抱负。
- 宋朝士人赵德全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后,在复职之际再次拜表请求恢复自己的政治生涯。
分词解释
拜
bài
1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2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3 行礼祝贺:~年。~寿。4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5 姓。
表
biǎo
1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2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7 标志,榜样:~率(shuài )。为(wéi )人师~。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9 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11 树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