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币的拼音、解释、组词
岁币的简介:
suì bì
1.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2.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1.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2.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代称每年输给辽、金等国的钱币。《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季世金人乍和乍战。战则军需浩繁,和则岁币重大,国用常苦不继。」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上命御史中丞贾昌朝馆伴,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
《岁币》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为了达成和平或维持某种形式的政治、军事平衡而相互约定的一种定期支付的财物。这种财物通常是金银、布帛等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并且一年一送,因此称为“岁币”。这种交易往往伴随着特定的政治协议或者和约签订。
在历史上,《岁币》经常出现在宋辽、宋金以及宋夏之间的关系中。例如,在宋朝与辽朝的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后,双方就达成了每年由北宋向辽支付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协议;另外,在宋金关系紧张时,宋朝也曾向金朝支付过岁币。
以下是五个使用“岁币”一词的例子:
- 宋代朝廷为了和平解决与契丹的关系问题,决定每年给付一定数量的银两和绸缎作为岁币。
- 《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需要向辽国支付岁币来换取边界的安全稳定。
- 岁币的实施虽然暂时解决了边境争端,但长期来看却加重了宋朝人民的经济负担。
- 在与西夏关系紧张时,北宋同样采取了给予岁币的方式来缓和双方的关系。
- 这场战争之后,南宋被迫向金国支付巨额岁币以换取和平时期。
需要注意的是,“岁币”是历史术语,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较少,以上解释和例子主要用于帮助理解其含义及其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