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拼音、解释、组词
惊弓之鸟的简介: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曾受过箭伤,一听到弓弦的声音,就会惊惧的鸟。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典出《战国策.楚策四》。
2. 《战国策.楚策四》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1>与魏王2>处京台3>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4>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5>,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6>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7>而鸣悲。飞徐者,故疮8>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9>而惊心未至10>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11>尝为秦孽12>,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注解〕 (1) 更羸:战国时代魏国人,生卒年不详,擅长射箭。羸,音ㄌㄟˊ。 (2) 魏王:战国时代魏国国君,未知确指何人。 (3) 京台:高台;京,高。一说:台名。 (4) 下:使落下。 (5) 有间:不久;有一会儿。间,音ㄐ|ㄢˋ。 (6) 孽:言有伤痛,如孽子身有隐痛。 (7) 徐:缓慢。 (8) 故疮:旧伤。 (9) 息:消除;痊愈。 (10) 至:一本作「去」,当从之。 (11) 临武君:楚国将领,生卒年不详。 (12) 秦孽:言尝败于秦。其事未详。
3. 据《战国策.楚策四》载,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决定联合起来,以「合纵」政策对抗秦国,于是赵国派出使者魏加到楚去商谈军事结盟的事情。魏加见到楚相春申君,得知楚国要派临武君当主将,魏加觉得他不是合适的人选,因为自己少时好射,便举了一个关于射箭的例子:「从前魏国有一个射箭好手更羸,有一天他和魏王来到一座高台的下面,仰头看到天上的飞鸟,更羸就跟魏王说他可以只用弓不用箭,就把天上的飞鸟射下来。魏王不相信。过了一会儿,东方飞来一群雁,更羸把弓拉满然后放掉,果真有一只雁应声坠落。魏王吃惊地问:『为什么这样可以把雁射下来?』更羸解释说:『因为这是一只负伤的雁。』魏王又问:『你怎么知道呢?』更羸回答说:『这雁飞得很慢,是因为身上的旧伤在痛;鸣叫声悲伤,是因为长久跟不上雁群。旧伤还没好,心里受到的惊吓也没有平复,所以一听到弓弦的声音,就惊惶地往上飞高,旧伤迸裂,掉了下来。』临武君曾被秦国打败过,心中的阴影难以去除,就像这只雁一样,并不适合让他担任对抗秦国的主将啊!」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惊弓之鸟」,用来比喻曾经受到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
1. 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往后稍有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典出《战国策.楚策四》。【例】上次的车祸使他变成惊弓之鸟,现在只要一听到刹车声便全身发抖。
1.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惊弓之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因受到过一次重大打击或伤害后变得过分敏感、易受惊吓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为:“楚王谓田鸠曰:‘客有为我言天地万物生之意者,吾欲闻而赐之食。’……客对曰:‘鸟困于缴矢而来,引弓射之,杀之矣。中道注思之曰:‘天下之强弓坚甲,当恶乎用?’其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以果木而终已为美材?’楚王曰:‘善。’”
成语解释: - “惊弓之鸟” 是指受到过一次严重伤害或打击后,变得非常容易受惊吓的鸟类。 - 在比喻意义上,“惊弓之鸟”用来形容那些因为曾经经历过某种巨大冲击、失败或者伤害而变得极为敏感和害怕再次遇到类似情况的人。
造句:
- 由于之前工作中的失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他对待任务显得格外小心谨慎,生怕自己会变成一个“惊弓之鸟”,容易受惊。
- 小明因为上一次的失败经历,现在每次做决定都像“惊弓之鸟”一样,总是犹豫不决。
- 他虽然在比赛中输过一局,但他不想因此成为一只“惊弓之鸟”,继续努力提升自己。
- 在这次经历后,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容易被小事吓到的“惊弓之鸟”,而是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 尽管这次比赛他表现不佳,但他并不想就此放弃,而是决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再成为一个害怕挑战的“惊弓之鸟”。
分词解释
jīng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4 出人意料的:~喜。gōng
1 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箭。~弩。飞鸟尽,良~藏。2 像弓的器具或形态:胡琴~子。~鞋。3 旧时丈量地亩用的器具和计算单位。4 弯曲:~身。5 姓。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niǎo
1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类。候~。益~。~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