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封文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钉封文书的简介:
dīng/dìng fēng wén shū
1.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它用钉子先在文书上扎眼﹐而后用纸捻子穿上﹐以示文书的机密和紧要。一般用于寄递处决囚犯的公文。
1.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它用钉子先在文书上扎眼﹐而后用纸捻子穿上﹐以示文书的机密和紧要。一般用于寄递处决囚犯的公文。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时刑部发往各地批准处决囚犯的文书。后指置人于绝境的书信或行为。《官场现形记》第九回:「陶子尧不等到看完,两只手已竟气得冰冷,眼睛直勾勾的,坐在那里,一声也不言语,停了一会子说道:『这是我的钉封文书到了!』」
《钉封文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正式官方文件,通常用于重要事项或重大决策。这种文书在制作完成后会在顶部或边角处用印章盖上,再插入铁制的小钉,然后密封,以确保其内容不被篡改或泄露,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应和权威性。它通常用于记录国家政策、法令、诏书等。
详细解释:
- 钉封:指的是文件在制作完成后,在特定位置(通常是顶部或者一边)插入一根铁制的小钉,并用绳子或其他材料进行捆扎并加封,以确保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 文书:指的是正式的文字记录或文档。
造句:
- 这份《钉封文书》是皇帝颁布的新税法,必须严格遵守。
- 历史学者通过研究《钉封文书》,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 在那个时代,《钉封文书》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 这个家族保存着一份祖上传下的《钉封文书》,记载了他们家世代相传的秘密。
- 为了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所有重要的朝廷文件都采用《钉封文书》的形式。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钉封文书”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实际应用。
分词解释
钉
dīng,dìng
1 竹木、金属制成的呈条形的、可以打入他物的东西:~子。~锤。斩~截铁。2 紧跟着不放松:~梢(同“盯梢”)。3 督促,催问:~问。
封
fēng
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4 疆界:~疆。~域。~界。5 限制:故步自~。6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8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