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肉的拼音、解释、组词
髀肉的简介:
bì ròu
1.大腿上的肉。亦为"髀肉复生"的简缩。
1.大腿上的肉。亦为"髀肉复生"的简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大腿两侧上的肌肉。如:「髀肉复生」。
《髀肉》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少见,主要是因为它并非一个常用的标准词汇。不过,“髀”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字,指的是大腿部分,而“肉”则是指肌肉。结合这两个词来看,《髀肉》可能是指大腿上的肉。从成语角度来看,“肉”的出现更可能是为了表达某个比喻或典故。
最接近这一用法的成语大概率是指“人长久不见,身体因缺乏运动和锻炼而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失去活力、变得松软的含义。一个相关的成语是“髀肉复生”。这个成语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原文为:“思旷曰:‘昔在京师,每闻此语,谓卿当有伐鼓破敌之用;乃今旦暮死人也,何得复有髀肉复生之说!’”这里“髀肉复生”的意思是指檀道济长期不被重用,身体渐渐消瘦,再次受到重用时已恢复了强壮。这常常用来比喻因长时间缺乏锻炼或机会而失去原先的能力。
以下是5个以“髀肉”相关概念造的句子:
-
这些运动员们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训练,不然的话,他们腿上的肌肉就会像久未活动的人那样逐渐退化成“髀肉”。
-
王大伯长期待在家里照顾生病的母亲,现在他下楼走动时都感觉到大腿上的“髀肉”有些发紧。
-
通过观看历史剧《三国》,我更加理解了曹操所说的那句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髀肉复生,犹思千里。”
-
小李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他的大腿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髀肉”,这让他十分烦恼。
-
为了保持健康,张阿姨每天都坚持慢跑,她不想让自己的大腿上再次长出“髀肉”。
分词解释
肉
ròu
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体。~类。~食。肌~。~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身(佛教指肉体)。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冬瓜~厚。3 果实不脆,不酥:~瓤西瓜。4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