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董的拼音、解释、组词
骨董的简介:
gǔ/gū dǒng
同‘古董’。
同‘古董’。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例】王伯伯收藏了许多骨董,个个都具有历史渊源。
2. 戏称人古板不肯变通。【例】他是个顽固的骨董,任你说破嘴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1. 古代遗留的器物。《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西卿自去招呼仆从,卷字画,藏骨董。」也作「古董」。
2. 琐碎的事物。宋.朱敦儒〈西江月.穷后常如囚系〉词:「寺钟官角任西东,别弄些儿骨董。」
3. 拟声词。形容物体落水的声音。唐.孙棨《北里志.张住住》:「住住终不舍佛奴,指阶井曰:『若逼我不已,骨董一声即了矣。』」
《骨董》,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通常用于特定语境或某些方言中。它主要指的是古玩、艺术品或者珍贵文物等,其含义类似于“古董”或“旧物”。不过,“骨董”的用法和意义可能因地区而有所不同,在一些地方也可能会带有一些特殊的含义或是传统使用习惯。
详细解释
- 含义:指年代久远的古玩、艺术品或其他具有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的老物件。
- 来源与演变:这个词的形成受到古代汉语中“骨”(表示珍稀、贵重)和“董”(管理,这里引申为收藏、鉴定)等字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骨董”的概念也有所变化。
造句
- 他收藏了许多骨董,在家里专门设置了一个展览室。
- 这件骨董是清朝时期的官窑瓷器,非常珍贵。
- 她的父亲是一位古董专家,家中有很多骨董。
- 那里有一间小屋,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骨董。
- 通过研究这些骨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
注意:由于“骨董”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并且可能因地区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含义或用法,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调整。
分词解释
骨
gǔ,gū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董
dǒng
1 监督管理:~统。~督。~正(督察纠正)。~理。~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其成。2 正:“余将~道而不豫兮”。3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