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上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哄而上的简介:
yī hǒng ér shàng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大伙儿一下子集中进行同一件事。如:「比赛后,大家一哄而上把教练抬了起来。」
词语详解
一哄而上
-
释义: “一哄而上”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很多人或事突然间蜂拥而至,不加选择地一起行动。这个词往往带有批评或者贬义的色彩,用以描述缺乏计划和协调的行为。
-
来源: 这个词语来源于口语表达,“哄”是形容声音杂乱、吵闹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很多人同时做出某种行为时的状态。它常用于描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不够冷静或理性。
-
使用场景: 常用来批评一些缺乏策划和组织的现象,比如市场上的抢购潮、盲目跟风的投资热潮等。
示例造句
- 这次新产品发布会吸引了大量媒体关注,一哄而上地进行了各种报道。
- 由于信息不透明,导致投资者们一哄而上投资那个项目,结果损失惨重。
- 那个地方一有促销活动就人山人海,人们往往一哄而上抢购商品。
- 不要因为某种流行趋势而盲目地跟风消费,这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上当受骗。
- 虽然这次考试大家都考得很差,但是一哄而上的庆祝还是让气氛变得活跃了一些。
分词解释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哄
hōng,hǒng,hòng
1 好多人同时发声:~传(chuán )。~动。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