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恨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恨的简介:

sān hèn
1.三件憾事。唐薛元超以不得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为三恨。见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 2.三件憾事。唐时吐蕃乞立赞以不知天子丧,不及吊;山陵崩,不及赙;不知德宗即位,而发兵攻灵州,入扶﹑文,侵灌口为三恨。见《新唐书.吐蕃传下》。

  • AI解释

三恨》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成语或典故,而是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概念。它一般指的是古人对某事物的一种深刻的遗憾和留恋之情,具体指的是哪三项“恨”则根据不同的文人有着不同的说法。常见的解释是:

  1. 恨花之落:春暖花开之时,花朵盛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但花期短暂,最终难免凋零,让人惋惜。
  2. 恨月之缺:月亮圆满时美好,却总是难以保持长久的完整。古人常常在诗文中借明月来寄托思念、愁情等复杂的情感。
  3. 恨鸟之飞:飞翔的鸟类给人以自由、高远的感觉,但它们终会离去,象征着离别和漂泊。

以下是《三恨》概念的一些造句示例:

  1. 春风拂面,桃花烂漫。然而这美景转瞬即逝,让人不胜唏嘘,正是“三恨”中的第一恨——恨花之落。
  2. 中秋佳节,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但月有阴晴圆缺,当明月被乌云遮蔽时,心中难免生出第二恨:恨月之缺。
  3. 鸟儿振翅高飞,带走了旅人的思念与期盼。这又引申出了第三恨:恨鸟之飞。
  4. 每年春天,看到满地落花,李清照不禁感叹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对“三恨”中第一恨的生动描写。
  5. 望着明月当空,不禁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那皎洁的月光,仿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离别,让人不禁感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正是第三恨“恨鸟之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这些造句展示了《三恨》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与情感寄托。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hèn

1 怨,仇视:怨~。愤~。仇~。痛~。2 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事。悔~。遗~。抱~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