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起倒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识起倒的简介:
bù shí qǐ dǎo
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明形势、不识时务。西游记˙第五十二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亦作不识局面。
1. 不明形势、不识时务。《西游记》第五二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也作「不识局面」。
词语“不识起倒”并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从其字面意义来看,我们可以尝试解读。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不识”,意为不认识或不懂;“起倒”,通常用来描述物体从平放状态到竖直状态的改变,也可以引申为人的态度或者行为的变化。因此,“不识起倒”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初始状态与最终变化都不了解。
这种表达方式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对于复杂或多变的情况缺乏理解和预见性,或者是某种情境下行为或观念的单一性和僵化。下面提供五个句子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不识起倒”:
- 小明平时只关注游戏,对学习和工作没有太多兴趣,真是个典型的“不识起倒”的人。
- 这家公司对于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完全没有察觉行业的转变趋势,简直是“不识起倒”,无法适应市场竞争。
- 他总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行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的观念都“不识起倒”,让人感到失望。
-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识起倒”的人往往会被淘汰出局。
- 面对挑战时,我们需要灵活调整策略,避免成为“不识起倒”的企业或个人。
请注意,“不识起倒”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者俗语,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不具备广泛的认可度。上述解释及造句是基于其字面意义进行的一种解读和应用尝试。
分词解释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识
shí,zhì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起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倒
dǎo,dào
1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2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手。~换。~车。~卖。~仓。~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