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眼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眼的简介:
shàng/shǎng yǎn
1.犹言入眼。用在看﹑瞧等动词后面,表示合意。
1.犹言入眼。用在看﹑瞧等动词后面,表示合意。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符合理想、心意。多置于「看」、「瞧」等动词之后,表示合意、喜欢。【例】只要看上眼,便宜也是珍贵。
1. 符合理想,值得一看。多置于「看」、「瞧」等动词之后,表示合意、喜欢。《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单司户于众妓中,只看得他上眼。」《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买的多不在行,伸伸舌,摇摇头,恐怕做错了生意,折了重本,看不上眼。」
《上眼》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或者特定语境下的用法。根据通常的理解,这个词可能是指戏曲表演中的术语之一。“上眼”指的是演员在舞台表演时的眼神运用和表情控制的一种技巧或艺术表现手法。
详细解释
- 上下文: 通常出现在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中。
- 含义: 指的是演员通过眼神的运用,来传递情感、表达角色心理活动或者进行与其他人物的情感交流。
- 目的: 增强舞台表演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
造句示例
- 在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通过巧妙的“上眼”技巧,成功地展现了她微妙的情感变化。
- 为了提升演出效果,演员们特别练习了“上眼”的技巧,以确保舞台上每个眼神都恰到好处。
- “上眼”是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演员能够精准把握角色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 在传统评书《三国演义》的表演中,“上眼”被用来传达诸葛亮深邃的眼神和沉着的心理活动。
- 为了更好地演绎“上眼”,小李每天都在镜子前练习不同的眼神表达方式,力求在舞台上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角色。
请注意,《上眼》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可能根据语境有所不同,以上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其作为戏曲表演中的一项技巧进行的假设性分析。如果有更具体的情境或背景信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准确解读。
分词解释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眼
yǎn
1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睛。~底。~力。~色。~神。~帘。~目。~疾手快。2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光远大。~界开阔。3 孔洞,窟窿:炮~。针~儿。泉~。4 关节,要点:节骨~儿。字~儿。5 戏曲中的节拍:一板三~。6 当前:~前利益。~下。7 量词:一~井。8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