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延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周延的简介:

bù zhōu yán
1.一个判断的主词或宾词所包括的不是其全部外延。如"有些飞机有喷气式推进机"这个判断中,主词(飞机)是不周延的,因为它说的不是所有的飞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理则学上指命题中之名词所表一类事物,并非明显而全体皆论及者。如在「凡人皆为动物」一命题中,「动物」一词为不周延。特称命题之主词皆不周,肯定命题之谓词皆不周。

在逻辑学中,“不周延”是一个术语,主要用在谓词逻辑(或称命题逻辑)里,用来描述一个项是否涵盖了某个概念的所有可能对象。具体而言,当一个主项或宾项在其所在的命题中没有被明确地提到所有的个体,那么这个主项或宾项就是“不周延”的。

例如,在命题“所有天鹅都是白色”中,“天鹅”是主项,“白色”是谓项。这里如果要理解为“所有可能存在的对象中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则“天鹅”是周延的;但如果我们只在谈论范围内的天鹅,那么“天鹅”就是不周延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术语,我们来看五个造句:

  1. 在描述“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的命题中,“猫”和“哺乳动物”都只是部分提及,并未涵盖所有可能存在的对象,因此它们是不周延的。
  2. “某些花朵是红色的”,在这个命题中,“花朵”是不周延的,因为并没有涉及所有种类或所有时间点上的花。
  3. 当我们说“所有的鸟都会飞”,这里的主项“鸟”是不周延的,因为我们可能知道有些鸟类(如企鹅)不会飞行。
  4. “一些学生喜欢学习”,在这个命题中,“学生”和“学习”都是不周延的,因为并没有涉及所有学生的状况或所有时间点上的行为。
  5. 在命题“有些水果很甜”中,“水果”是不周延的,因为并非所有的水果都被包括在内。

这些例子有助于理解逻辑学中的“周延”与“不周延”的概念,并能够更准确地运用这些术语来分析和构建论断。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zhōu

1 圈子,环绕:~围。~天。~转(zhuǎn )。~匝(①环绕;②周到)。2 普遍、全面:~身。~延。~全。~游。3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岁。~年。~期。~星(十二年)。上~。4 完备:~到。~密。~详。~正(端正)。~折(事情进行不顺利)。5 给,接济:~济。6 中国朝代名:西~。东~。北~。后~。7 姓。

yán

1 引长:~长(cháng )。~续。蔓~。~年益寿。2 展缓,推迟:~迟。~缓。~宕。~误。3 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