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果的拼音、解释、组词

业果的简介:

yè guǒ
1.佛教指恶业或善业所造成的苦乐果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指善业或恶业所造成的苦乐的果报。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序〉:「考业果之幽微,则循复三世,言至理之高妙,则冠绝百灵。」《聊斋志异.卷四.公孙九娘》:「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业果》,这一概念源自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中的教义,指的是由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思想和情感等所引发的结果。在佛教中,“业”(梵文:karma)特指行为或行动,而“果”则是这些行为导致的结果,两者合称“业果”。业果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都将带来相应的善或恶的报应。

详细解释

  • 因与缘:一个人的行为(因)和所处环境、条件(缘),共同决定了最终结果。
  • 因果律:佛教强调一种严格的因果关系。即“作善得善,作恶得恶”,意味着行为的结果是确定的,但取决于个人的行为性质及其情境。
  • 轮回转世:根据业果理论,人们在死亡后会进入下一生命中继续其未完成的业报。

造句

  1. 根据佛教的业果法则,在未来的生活里,他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但如果能好好修行,则会有好的回报。
  2. 她总是以慈善的心态对待别人,最终她的善行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帮助。这正是“善有善报”的体现。
  3.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一时的不耐烦而做出破坏性行为,但这只会为自己带来负面后果,体现了业果理论中因果相随的原则。
  4. 在佛教教义里,“一念一行”都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命运,因此选择如何做事、说话变得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善意的微笑可能会产生积极的业力,为自己的未来带来好运气。
  5. 通过遵循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人们可以努力减轻或避免不好的果报,并增加积累正面业因的机会。

以上就是对《业果》概念的理解以及使用它进行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5 从事:~医。~商。6 财产:产~。7 既,已经:~已。~经。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9 姓。

guǒ

1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实。~品。~木。结~(①结出果实;②事情的结局或成效)。2 结局,与“因”相对:因~。成~。3 坚决:~决。~断。4 确实,真的:~真。如~。5 充实,饱足:~腹。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