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园的拼音、解释、组词

丘园的简介:

qiū yuán
1.家园;乡村。《易.贲》:"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以"丘园"指隐居之处。 2.指隐逸。 3.指坟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乡野林园。《易经.贲卦.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旧唐书.卷五五.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

2. 隐居的地方。汉.蔡邕〈处士圈典碑〉:「洁耿介于丘园,慕七人之遗风。」《北史.卷六四.韦孝宽等传.论曰》:「怡神坟籍,养素丘园。」

3. 隐居、退隐。《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三》:「臣闻髦俊之才,世所希乏,丘园之秀,因时则扬。」

《丘园》一词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惯用语,它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历史典故、地名或者是某些文化背景下的特殊词汇。但是,在没有更多具体信息的情况下,我将尝试从两个方向进行推测性的解释和提供五个相关造句:

  1. “丘园”可以理解为“山林中的小屋”,通常用来形容隐居或归隐之处。在古代中国文学中,“丘园”常被用作文人雅士表达其向往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2. 结合“园”和“丘”的组合来看,或许指的是一个位于丘陵之上的园林,这样的环境不仅景色优美,也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居所。

以下是基于这种解释的五个造句:

  1. 王维晚年选择隐居在山水之间,在他所建的“丘园”里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2. 陶渊明向往的是远离世俗喧嚣,回归自然宁静的生活方式,“丘园”便是他的精神寄托。
  3. 隐士张三常常徜徉于“丘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4. 李白虽居庙堂之高,但心中依然憧憬着隐逸在幽静的“丘园”中,享受自然之美。
  5. 清代诗人归有光,在他的著作《项脊轩志》里曾提到向往过一种“丘园”的生活方式。

请注意,以上解释及造句是基于对“丘园”的一种可能解读,并非特定典故或术语的严格定义。若为具体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专有名词,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解释和使用。

分词解释

qiū

1 小土山:土~。沙~。~陵。~壑。2 像小土山凸起的:~疹。3 坟墓:~墓(大墓)。~垄。4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十亩大的小田。5 众人聚居的地方:~民(乡民,邑民)。6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7 姓。

yuán

1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2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3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