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币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币的简介:
guó bì
1.国家规定的货币。 2.旧指中国国定的银本位货币。清宣统二年(1910年),规定国币单位,定名曰"圆"。1935年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币,采用法币,沿称国币。
1.国家规定的货币。 2.旧指中国国定的银本位货币。清宣统二年(1910年),规定国币单位,定名曰"圆"。1935年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币,采用法币,沿称国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由政府铸造而通行于全国的钱币。
《国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国家发行的货币,即该国法定流通的纸币和硬币。它不仅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象征。
详细解释
- 定义: 国币是指由一国政府或其指定机构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
- 功能: 具有交易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等基本职能。
- 特性: 包括但不限于面值、材质、防伪特征、发行量和流通区域等因素。
造句
- 政府决定对国币进行改革,以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 在国际交往中,熟悉不同国家的货币(国币)十分重要。
- 银行家们研究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改进国币的安全性。
- 当地游客在旅游时需要换用该国的国币作为交易货币。
- 教育孩子从小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币和金融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