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的拼音、解释、组词

对当的简介:

duì dāng/dàng
1.匹敌;相当。 2.摆布;安排。 3.对答。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对答、对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一句句对当,总不离一曲满庭芳。」元.郑光祖《&3473_.gif;梅香》第三折:「可可的老夫人偏撞上,你便有口呵怎对当。」

2. 匹敌、相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娶妻王氏,姿色非凡,颇称对当。」

3. 安排。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多管是人遭遇,料应来天对当。」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鞭著处便不死十分地也带重伤,也是青天会对当。」

词语《对当》在逻辑学中指的是命题之间的四种不同关系:同真、同假、等值和矛盾。简单来说,它用于分析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1. 同真: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是的。
  2. 同假:两个命题同时为假的是的。
  3. 等值:两个命题互相蕴含,即如果一个为真则另一个也为真,反之亦然。
  4. 矛盾: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

这里提供5个使用“对当”概念造的句子:

  1. 在逻辑学中讨论命题时,我们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当关系,比如同真的情况,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实的,则另一个命题也必须是真实。
  2. 分析两个对立的论点时,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其是否为矛盾来确定它们之间不能同时成立,从而深入探讨问题本质。
  3. 在哲学辩论中,理解了“对当”关系可以帮助辩手更清晰地界定自己与对手的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更有策略性地进行反驳或支持自己的论点。
  4. 为了确保论证的有效性,我们应当仔细分析每个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例如通过考察等值关系来检验所构建的论据链是否严密无瑕。
  5. 在构建复杂理论框架时,通过对命题间不同对当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逻辑规律,从而更准确地描述现象、解释问题。

这些句子旨在从不同角度诠释“对当”在逻辑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

dāng,dàng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2 掌管,主持:~家。~权。~政。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6 应该:应~。理~。老~益壮。7 抵敌:万夫不~之勇。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9 顶端,头:瓦~。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