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学说的拼音、解释、组词
孙文学说的简介:
sūn/xùn wén xué shuō/shuì/yuè
孙中山著。作于1918年。阐述了宇宙进化论和知行观等哲学思想,着重提出“知难行易”说,以鼓舞当时革命党人的斗争意志。后收入《孙中山选集》。
孙中山著。作于1918年。阐述了宇宙进化论和知行观等哲学思想,着重提出“知难行易”说,以鼓舞当时革命党人的斗争意志。后收入《孙中山选集》。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国父孙中山所著,为《建国方略》主要内容之一,民国八年出版。旨在力斥数千年来陷国人于思想迷津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说的谬误,证明知难行易的道理。
《孙文学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其革命生涯中,结合对中国历史、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强调的是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三个核心理念,以及“天下为公”的理想目标。虽然这个概念主要是学术性的概括,并非一部具体著作的名称,但我们可以通过孙中山先生的核心思想来理解其含义。
详细解释:
- 民族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自主性,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
- 民权主义:主张建立一个基于自由、平等原则的社会,在此社会中人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并能够参政议政。
- 民生主义: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致力于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改善贫富差距。
造句:
- 孙文学说中的民族主义思想为当时中国的独立斗争提供了理论基础。
- 作为孙文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权主义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民主的社会。
- 民生主义的理念贯穿于《孙文学说》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强调经济平等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
- 孙文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历程,也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 通过践行孙文学说的精神,今天的中国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
以上就是对《孙文学说》概念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相关的造句示例。需要注意的是,《孙文学说》并非一部具体的书籍或著作,而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理论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后的称谓。
分词解释
孙
sūn,xùn
1 儿子的儿子:~子。~女。2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3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4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5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说
shuō,shuì,yuè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4 责备:数~。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