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婆的拼音、解释、组词

春梦婆的简介:

chūn mèng pó
1.相传苏轼贬官昌化,遇一老妇,谓苏轼曰:"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里人因呼此妇为"春梦婆"。宋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之三:"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后因用为感叹变幻无定的富贵荣华的典实。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苏轼贬官于昌化时,于田间遇一老妇,对东坡说: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邻里便称此老妇为春梦婆。见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后以春梦婆表示世事变化无常,虚幻不实。金˙元好问˙出都诗: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1. 苏轼贬官于昌化时,于田间遇一老妇,对东坡说:「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邻里便称此老妇为「春梦婆」。见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后以春梦婆表示世事变化无常,虚幻不实。金.元好问〈出都〉诗:「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春梦婆》是一个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幽默感的词汇,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在春天容易发困或者出现幻觉、梦境的人。这里的“婆”是一个口语中的称呼,带有亲切意味。“春梦婆”这一称谓通常用于描述在春季时节特别爱做梦或是容易感到疲倦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或身体状况不佳者,常因季节变换而影响睡眠质量。

详细解释:

  • 词源:这个词结合了“春天”和“梦境”的概念,“婆”则是一种亲切的称呼。
  •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季被认为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春困也是人们熟悉的体验之一,尤其是在乍暖还寒、气温波动较大的春日里。
  • 用法:多用于口语表达,带有调侃或关心的情感色彩。

造句:

  1. 春天到了,张爷爷成了有名的“春梦婆”,每天下午都要眯上一觉才精神。
  2. 小明的妈妈是个典型的“春梦婆”,每到春天就爱做各种奇怪的梦。
  3. 医生提醒说: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成为“春梦婆”,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4. 老赵是个出了名的“春梦婆”,一到春天就开始打瞌睡,单位的同事们开玩笑说他这是“春困上身”。
  5. 春天来了,“春梦婆”的称号似乎专为我奶奶准备了,每天早上她都比闹钟还准时地醒来,然后又迅速回到床上继续小憩。

这些例子展现了“春梦婆”这一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场景和情境。

分词解释

chūn

1 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3 生机:大地回~。4 姓。

mèng

1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2 做梦:~见。3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1 年老的妇女:老太~。苦口~心。2 丈夫的母亲:公~。~媳。~家。~~。3 称长两辈的亲属妇女:姑~。姨~。外~。4 方言,泛指已婚的青年妇女,亦称妻子:~娘。~姨。5 旧时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媒~。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