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旆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旆的简介:

wén pèi
1.见"文斾"。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有文采的旌旗。为古天子的仪仗。后用以对人出行的敬称,犹如今日称「尊驾」。《喻世明言.卷三四.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倘蒙不弃,少屈文旆,至舍下与家尊略叙旧谊,可乎?」

文旆》一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少见,通常出现在古籍或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字面上分析,“文”指有花纹、装饰的意思;“旆”是旌旗的一种,在古代多用于标示军阵或仪仗等场合。

根据《辞海》的解释,《文旆》一般是指绣着图案或者文字的旗帜,常用来指代某些特定场景下的装饰性旗帜,如宴会、庆典或是行军时用的旗帜。这类旗帜不仅有实际的功能,也往往象征权力和地位,是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造句

  1. 古代文人雅士在宴会上使用《文旆》,以彰显其高雅风范。
  2. 王家的庆典上悬挂着几面《文旆》,显得格外庄重。
  3. 那位将军指挥军队时,手中紧握一杆《文旆》,显得英气逼人。
  4. 在历史长卷中,《文旆》与各种仪式和典礼紧密相连,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5. 文旆》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艺术美的体现,在古代社会有着特殊的地位。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