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拼音、解释、组词

年三十的简介:

nián sān shí
1.农历年最后的一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除夕。农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后来凡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无论是三十日或二十九日,一律取整数称为「年三十」。如:「农业社会时,每到过年,出门在外者最迟也要在年三十之前赶回家团圆。」

年三十》特指中国农历新年(春节)中的最后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重要性的一天之一。这一天标志着旧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天全家人通常会团聚在一起,进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详细解释

  1. 时间定位:在中国农历中,“年三十”是指从腊月廿三或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初一新年的前一天。这一天是除夕。
  2. 习俗与活动:“年三十”的主要活动包括家庭团聚、祭祖拜神、贴春联、守岁、看春晚等。
  3. 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节日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象征着辞旧迎新。

造句示例

  1. 每到除夕夜,小明一家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分享过去一年的点滴和对未来的期望。
  2.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年味儿,妈妈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春节装饰,比如挂灯笼、贴窗花等,直到年三十才正式布置完毕。
  3. 年三十那天晚上,小区里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小彩灯和喜庆的中国结,让人感到非常喜庆。
  4. 爷爷特别重视年三十这个传统习俗,即使身在国外也要设法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
  5. 小区里组织了迎新春活动,从年三十开始持续到正月初一,不仅有舞蹈表演、歌咏比赛等节目,还有传统的舞狮和踩高跷表演。

分词解释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