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铗的拼音、解释、组词

弹铗的简介:

dàn/tán jiá
1.弹击剑把。铗,剑把。《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铗,剑把。战国时代齐国人冯谖,因家贫而要求在孟尝君门下当食客,起先不受孟尝君重视,而以粗食待之,冯谖乃倚柱弹剑,高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乃依其要求而给予较好的待遇。事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用以比喻因处境困苦而有求于人。宋.苏轼〈浣溪沙.门外东风〉词:「山头回首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清.朱彝尊〈青玉案.清秋满目〉词:「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回首吴关二千里,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

弹铗》这一词源自古代典籍,常用来形容士人怀才不遇、希望得到赏识或施展才能的心态。这里的“弹铗”指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冯谖(xuān),他因生活贫困,在孟尝君门下无所事事时,常常弹奏剑鞘中的宝剑以表达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详细解释

  1. 背景故事:冯谖是春秋末期至战国初年的著名谋士。他在得到孟尝君的赏识前,并未被看重。于是他时常敲击腰间佩带的长剑,借此向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与不满。
  2. 象征意义弹铗通常象征着士人的高洁品格、不平之气和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心态。

造句

  1. 安于现状毕竟不是冯谖的性格,每当他无所事事时,总是喜欢“弹铗”,期盼能遇到赏识他的伯乐。
  2. 李明自幼便立志成为科学家,如今大学毕业却只能应聘到一家小公司工作,每每想起自己的梦想,他也会不禁“弹铗”。
  3. 小刘怀才不遇,在这个大都市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舞台,每当心情低落时,他也常会“弹铗”,希望能引起注意。
  4. 虽然李华目前的职业只是个普通职员,但他心中一直藏着成为一名企业家的梦想,每当他想这梦想时,“弹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5. 小王在大学里学习金融专业,希望能够毕业后进入大公司工作,但现阶段只能在校外做一些兼职。每当他感到失落或不满时,也会“弹铗”,希望能为自己的未来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这些句子展现了“弹铗”这一词语背后的情感和心态,适用于描述那些怀才不遇、渴望被发现或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们。

分词解释

dàn,tán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