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拼音、解释、组词
屈原的简介:
qū yuán
①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楚诗人。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作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篇,开创了“楚辞”这一诗歌样式,对后世文学具有极大影响。②话剧剧本。郭沫若作于1942年。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力主联齐抗秦,以保国安民。南后郑袖以卑鄙手段加以陷害。楚怀王撕毁楚齐盟约,对秦妥协,并下令囚禁屈原。屈原满腔忧愤,在
①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楚诗人。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作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篇,开创了“楚辞”这一诗歌样式,对后世文学具有极大影响。②话剧剧本。郭沫若作于1942年。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力主联齐抗秦,以保国安民。南后郑袖以卑鄙手段加以陷害。楚怀王撕毁楚齐盟约,对秦妥协,并下令囚禁屈原。屈原满腔忧愤,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a02149_.gif;罗江而死。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屈原》通常指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诗人、政治家。他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屈原的作品主要收录在《楚辞》中,如《离骚》、《天问》等,其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屈原的详细解释
- 名字由来:据传,“屈”是他的姓氏,而“原”可能与他生前的名或字有关。
- 生活时代: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战国时期(约前340年—前278年)。
- 身份背景: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曾担任过楚国的重要官职——左徒、三闾大夫等,致力于国家的内政与外交事务。
- 作品影响:他的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和精炼的语言著称,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个人命运及人性深刻的洞察力。
造句
- 屈原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中流传了千年之久,激励着无数后来者追求真理与美好。
- 在屈原的《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句话广为人知,鼓励人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希望。
- 诗人屈原以其深情的文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渔父》一文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 屈原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勇敢的政治家。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个人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每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对祖国深沉的爱和不朽的精神。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屈原在文学与历史上的重要性及其作品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崇高精神品质的敬仰之情。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