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半车麦秸的拼音、解释、组词
差半车麦秸的简介:
chà bàn chē mài jiē
短篇小说。姚雪垠作。1938年发表。绰号为“差半车麦秸”(意即“不聪明”)的贫苦农民,参加游击队后,常违犯纪律,并闹出不少笑话。在集体生活中,他逐渐克服了小农意识和习惯,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短篇小说。姚雪垠作。1938年发表。绰号为“差半车麦秸”(意即“不聪明”)的贫苦农民,参加游击队后,常违犯纪律,并闹出不少笑话。在集体生活中,他逐渐克服了小农意识和习惯,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麦秸,旧时农村的主要燃料。全句指食物没煮熟或热度不够。比喻欠缺火候或功夫不到家。如:「虽然他仍差半车麦秸,但对一个新手而言,能有这种成绩已经不错了。」
《差半车麦秸》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0年。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位名叫“麦秸”的人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历和遭遇。尽管名字听起来很幽默——“差半车麦秸”意味着只有半车的麦秸,但实际上是讽刺了那个时代对个体命运的忽视、扭曲以及不公。
详细解释
- 主人公与名字: 主人公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一位老人为了给别人提供帮助,却把自己的最后一份粮食——半车麦秸给了他人。这个故事体现了主人公善良和无私的性格。
- 时代背景: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 主题思想: 作品探讨了个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与命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体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尊严和正直。
造句
- 尽管《差半车麦秸》是一部小说,但它的故事深入人心,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 文学爱好者们常常会引用《差半车麦秸》中的情节来讲述那个特殊时代的故事。
- 每当有人谈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时,《差半车麦秸》总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 在阅读《差半车麦秸》的过程中,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社会批判和人性反思。
- 《差半车麦秸》中的主人公尽管处境艰难,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分词解释
差
chà,chā,chāi,cī
1 错误:话说~了。2 不相当,不相合:~不多。3 缺欠:还~十元钱。4 不好,不够标准:~等。成绩~。
半
bàn
1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3 在中间:~空。~路上。~夜。4 喻很少:一星~点。
车
chē,jū
1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2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3 用水车打水:~水。4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5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6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7 姓。
麦
mài
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田。~收。~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2 姓。
秸
jiē
农作物收割以后的茎:麦~。豆~。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