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的拼音、解释、组词

工业社会的简介:

gōng yè shè huì/kuài
在西方社会学中指继农业社会以后的社会。其特征为:(1)工业本身的机械化、科学化;(2)生产事业的企业化、资本化;(3)组织管理的标准化、合理化;(4)交通运输的机械化、动力化;(5)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以及大批大城市的出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工业化后的社会,一般认为是继农业社会之后出现的阶段,在经济生产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人类活动,均有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如机械化的大量生产与高密度的社会分工。

工业社会》这一概念主要源自于英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克·莱斯·霍布森及其学生,尤其是卡尔·曼海姆和雷蒙德·威廉斯等人在20世纪中期的研究。不过,《工业社会》一词更常用来描述一种理论框架或时代背景,它由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在19世纪末提出,并被后续的理论家如罗伯特·麦金太尔、诺伯特·维纳等进一步发展。在20世纪中叶以后,这一概念更常与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等人联系在一起。

涂尔干最早提出了工业社会的概念,指出了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分工、价值体系以及社会规范的转变。他认为,在工业社会中,人们通过专业化的工作进行协作,形成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使得个人之间的依赖性增加,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以下是五个使用“工业社会”概念造句的例子:

  1. 在20世纪初,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许多工人被迫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2. 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需求,学校教育体系开始更加强调技能训练和专业培训的重要性。
  3.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随之产生,使得市场营销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4. 工业社会中,劳动分工日益细密,人们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5. 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中探讨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工业社会”这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5 从事:~医。~商。6 财产:产~。7 既,已经:~已。~经。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9 姓。

shè

1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春~。秋~。~日。~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2 团体或机构:报~。结~。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