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契的拼音、解释、组词

左契的简介:

zuǒ qì/qiè/xiè
1.左券。 2.符契之左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契约。《老子》第七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唐.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今权归于佛,买福卖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也作「左券」。

左契》,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社会,“契约”是指双方或多方为达成某种目的而订立的书面协议,这种书面协议通常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部分被称为“左契”,右边的部分被称为“右契”。其中,“左契”一般由出借方或者买方持有,作为证据和凭证;而“右契”则由接受方或卖方持有。在历史文献中,有时也用“左券”来指代。

造句

  1. 在古代的商业交易中,双方签订契约时通常会将合同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部分被称为“左契”,作为出借方持有的证据。
  2.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古代商人在进行大宗贸易时往往会使用左契来证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 为了确保交易的安全与合法,古人采用分发左契右契的方式,在今天看来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和价值。
  4. 在一次历史学讲座上,教授向学生们展示了保存至今的左契实物,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契约文化。
  5.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电子合同已经成为主流,但“左契”这一概念仍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左契”一词并不常见,更多的是用于学术研究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它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法律研究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性语言中。

分词解释

zuǒ

1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手。~方。~右。~膀右臂。2 地理上指东方:山~。江~。3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派。~翼。~倾。4 斜,偏,差错:~脾气。~嗓子。5 降低官职:~迁。6 古同“佐”,佐证。7 姓。

qì,qiè,xiè

1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约。~据。房~。2 相合,相投:相~。~合。默~。~友。~分(fèn )(投合无间的情分)。~厚。3 用刀雕刻:~刻。~舟求剑。4 〔~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5 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文(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