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的拼音、解释、组词
招标的简介:
zhāo biāo
“投标”的对称。为某项工程建设或大宗商品买卖,邀请愿意承包或交易的厂商出价以从中选择承包者或交易者的行为。程序一般为:招标者刊登广告或有选择地邀请有关厂商,并发给招标文件,或附上图纸和样品;投标者按要求递交投标文件;然后在公证人的主持下当众开标、评标,以全面符合条件者为中标人;最后双方签订承包或交易合同。
“投标”的对称。为某项工程建设或大宗商品买卖,邀请愿意承包或交易的厂商出价以从中选择承包者或交易者的行为。程序一般为:招标者刊登广告或有选择地邀请有关厂商,并发给招标文件,或附上图纸和样品;投标者按要求递交投标文件;然后在公证人的主持下当众开标、评标,以全面符合条件者为中标人;最后双方签订承包或交易合同。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兴建工程或从事大宗商品买卖时,公布标准和条件,并先预定底价,然后征求包办厂商公开投标的一种措施,经开标后给出价高于底价者中的最低价厂商承办。【例】政府在兴建各项重大建设前,须先经过公开招标的步骤。
1. 兴建工程或从事大宗商品买卖时,征求包办厂商投标的一种措施。须先订立标准和条件,并得预定底价,经开标后,由资格最为符合或出价最低且不高于底价之厂商承办。
《招标》是指通过公开的方式,邀请众多供应商或承包商提出报价或者方案,从中选择最符合需求的一方进行合作的一种采购方式。它主要应用于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大型项目中。
详细解释:
- 定义:招标是一种商业活动,旨在确定合适的提供商来完成特定任务或供应商品。
- 过程:包括发布招标公告、供应商提交投标书(包括报价和相关文件)、开标评标以及最终确定中标方等步骤。
- 目的:通过竞争性采购方式选择最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或承包商,确保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
- 法律依据: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招投标过程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以保证公平、公正和透明。
造句:
- 公司决定对新办公楼的装修进行招标,以便选出最具性价比的设计方案。
- 政府部门为了修建新的城市道路项目,正在进行公开招标。
- 在投标过程中,我们需要准备详细的商务和技术文件来提高中标的机会。
- 经过多轮评审和谈判后,最终公司通过招标确定了新的供应商合作。
-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仔细研究每个竞争对手的报价,并对投标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分词解释
招
zhāo
1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3 应接:~待宾客。4 引来:~惹。~引。~揽。~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6 同“着”。7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标
biāo
1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本。治~不治本。2 记号:商~。路~。~记。~志。~尺。~语。3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明。~题。~价。~榜(原为揭示、表明;后引申为宣扬、吹嘘)。4 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亦指优胜:锦~。夺~。5 对一项工程或一批货物,依照一定的标准,提出价目,然后由竞争厂商选择,决定成交与否:投~。招~。6 准的(dì),榜样:目~。~领(杰出人物)。7 风度,格调:~格。8 中国清末陆军编制的名称,约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亦用作计量军队的单位:一~人马。~下(➊总督、巡抚、提督等称归自己管辖的军队;➋下级武官对长官的自称)。